專 欄

          首 頁

          專 欄

          國家級、省級教學成果獎獲獎成果系列報道之六

          來源:     作者:    編輯:chen    發布時間:2020-06-17 15:53    點擊數: Views

           

          2019年廣東省教育教學成果獎二等獎獲獎項目

           

          成果名稱:行政管理專業5A創新能力培養的實踐與探索

           

           

          陳潭,法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廣州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院長,2019年廣東省教育教學成果獎二等獎獲獎項目《行政管理專業5A創新能力培養的實踐與探索》成果主持人。主要從事數字政務、智慧社會與地方治理研究。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首席專家,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湖南省優秀青年社會科學專家,廣東省公共管理類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兼任全國信息公開與政務服務研究會副秘書長、中國通信工業協會數字政務專業委員會委員、國家大數據專業委員會特聘專家、海峽兩岸應急管理學會榮譽副理事長、廣東省生產力學會副會長、廣東省社會管理研究會副會長、廣東省人才發展戰略咨詢專家、廣東省人民政府突發事件應急管理專家、廣州市人民政府決策咨詢專家等職。主持國家級和省部級等各級各類重大重點項目20余項,主編《公共政策學原理》等教材7部,出版《大數據時代的國家治理》等著作10余部,在《政治學研究》、《管理世界》、《中國行政管理》等學術期刊發表學術論文100余篇,被《新華文摘》、《中國社會科學文摘》和人大復印資料等全文轉載30余篇。榮獲全國高校優秀社科成果二等獎、廣東省優秀社科成果一等獎、湖南省優秀社科成果二等獎等教學科研獎勵多項。

           

          成果介紹:

           

          該項目主要依托2012年以來實施的“研究性學習與創新能力培養:以公共管理教育為研究對象”等3項省級教改項目而展開,圍繞并聚焦于行政管理專業人才5A創新能力的提煉與提升,在厘清專業核心能力、人才培養方式和育人課程體系基礎上,積極實施專業教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通過創新行政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歷經“5A能力凝練—培養路徑創新—培養方案修訂—培養經驗推廣”等四個階段,結合創新創業就業實踐,解決了專業核心能力短缺的問題,提高了人才培養的質量;解決了“重理論、輕實踐”問題,提升了創新實踐的能力;進而提升了行政管理專業人才的戰略規劃能力(strategic planning ability)、調查研究能力(investigational ability)、溝通協調能力(communication and coordination ability)、公共服務能力(public service ability)和信息處理能力(information processing ability)。

          實施舉措

          第一,加強制度建設,推進5A創新能力培養的規范實施。為了更好地提升本科生的戰略規劃、溝通協調和公共服務能力,制定并頒布了《本科生導師制度實施暫行辦法》;為了提升調查研究能力和信息處理能力,制定《公共管理專業本科畢業論文撰寫指導意見》(見圖1)。

          1 《公共管理專業本科畢業論文撰寫指導意見》

          第二,打造學習平臺,建構5A創新能力培養的學習資源。為了更好地提升本科生5A創新能力,打造南國講堂、南國讀書會、化溥學坊、公管午餐等學習平臺,打開學生的知識視野,密切同學間和師生間關系,并鼓勵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成立廣州政務教學中心、海珠政務教學中心、廣州城市管理教學中心以及設立若干實習基地和實踐基地,積極開展情景教學、現場教學、Seminar教學和實踐教學。

            

          2 第六期“化溥學坊”現場                3 南沙區公安局現場教學

          第三,拓展師資培訓,強化5A創新能力培養的科學指導。結合國家留學基金委和學校資助計劃,選派青年教師赴國外高水平大學訪問(一年以上);選派青年教師參加教育部教指委開設的高水平課程教學培訓班和社會科學研究方法訓練班;選派教師赴國內高水平大學短期訪問和教學考察;國外訪問教授定期來校指導和培養(見圖4)。目前有60%青年教師完成了海外留學任務,有50%教師參加了全國性課程教學培訓,有30%教師完成了政府部門掛職鍛煉任務,有5位外籍教師長期開展駐院教學。

          4 公共管理學院客席教授名錄

          第四,優化課程設計,推進5A創新能力培養的知識更新。以2018版人才培養方案修訂為契機,淘汰“水課”,打造“金課”,突出優勢、特色。強調課堂與課外教學并重,增加了實踐教學課時;據優勢、依特色,設計了四大模塊的專業選修課程,并開設了公共服務禮儀(見圖5)、大數據政務、涉外政務英語、智慧城市管理、公共健康治理等特色課程。

          5 《公共服務禮儀》課程考核

          第五,強化項目驅動,完善5A創新能力培養的科研訓練。立足學術創新團隊和教師自由探索設置小額資助調查計劃項目,通過學生自愿申報和專家評審確定資助項目,簽訂資助合同,并要求受助者在一定期限內提交調查報告和其他有見地的第一手學術素材。設立有“調查廣州”、“廣州藍皮書”、“國仕調查”、城市礦產等若干小額資助調查項目,資助覆蓋面達30%

          6 暑期調查大賽頒獎現場

          第六,整合信息資源,推動5A創新能力培養的虛實聯動。通過編輯網站、微信公眾號和《廣州公共管理評論》輯刊(見圖7),開展線上線下、虛實結合的零壁壘教學活動(見圖8);通過智慧政務實驗室、地方治理案例庫數據庫建設和教學,培育學生信息素養和數據意識,提升信息處理能力和水平。

                 

                 7 《廣州公共管理評論》      8中國專業學位教學案例中心案例入庫證書

          應用效果

          2012年項目啟動以來,歷時7年多的理論論證、實踐檢驗和模型修正,“5A”能力培養模式日臻成熟,研究成果逐漸擴散并得到推廣,有效提升了專業人才的培養質量和發展前景。初步統計顯示,自2012年以來,共有70余名學生考上研究生、200余名學生考上各級各地公務員,700余名學生參與社會志愿者活動。另外,截至20193月,在團隊老師的指導之下,行政管理專業本科生已申報立項各級、各類創新創業實現項目19項,發表學術論文60余篇;指導本科生獲得各級、各類榮譽獎勵26項。具體而言:

          第一,提升了學生的戰略規劃能力,舉辦10屆時政案例分析大賽(見圖9),30余人次參加了政府委托項目的規劃與設計;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8Fx4Jv7ceoDvM9XgGUiaqoP4dibCgLlraMvJpS9rrp5AU3Ticu9FxGthRkluxeVDjOdXW8Hkib2c8UkibNnQUM0oCibQ/640?wx_fmt=jpeg

          9 時政案例分析大賽現場

          第二,提升了學生的調查研究能力,指導學生成功申報創新創業項目20余項,發表相關論文60余篇,榮獲各級各類獎勵近30項(見圖10);

          image_gallery?uuid=6d5ba137-1916-4754-842d-1c764809f922&groupId=26195&t=1383109476087

          10 本科生團隊參加第十三屆挑戰杯

          第三,提升了學生的溝通協調能力,78人次參加了“第二校園訪學”(見圖11)、50余人次參加了美歐和港澳臺的半年訪學與學術交流;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h0HchSnwMxG3Fl1SEXQ2wHYtc0brRMicPpg1nkC0ThZbtgJKxicI4Z248ujAVUiby6vQJ1QcffrKqkFnwEicbXa1lw/640?wx_fmt=jpeg

          11 “第二校園訪學”活動受到時任南京大學校長陳駿院士接見

          第四,提升了學生的公共服務能力,200余名學生考上各級各地公務員,700余名學生參與了社會志愿者活動;

          第五,提升了學生的信息處理能力,已有70余人考取智慧政務等相關方向研究生。

          社會效益

          2015年項目結項后,“5A”能力培養模式引起了大眾媒體的關注,并吸引了兄弟院校的目光和興趣,共有50余所同行學院來開展交流。具體而言:

          第一,輿論宣傳方面,2014910日,《中國社會科學報》發表“讓思想深入田間地頭——記廣州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院長陳潭”一文,推介尊師立德樹人經驗。20141028日下午,首批本科生導師制度啟動儀式在圖書館廣場正式啟動,人民網廣東頻道、光明網教育頻道、鳳凰網咨詢頻道、廣東省教育廳官網、廣東共青團官網等進行了報道。

          第二,同行交流方面,《公共服務禮儀》示范考核課程獲得了國內四川大學、湖南大學、南京理工大學、貴州大學、內蒙古大學、河北大學、甘肅農業大學、河南師范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工業大學、濟南大學、江漢大學、東北林業大學、贛南師范學院、上海對外經貿大學、天津科技大學、湖南商學院、廣西民族師范學院、玉溪師范學院、黔南民族師范學院等50余家兄弟院系的來訪學習和交流。

          第三,教材建設方面,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行政管理案例分析》、《公共服務禮儀》、《涉外政務英語》(見圖12)已經多次印刷,被湖南大學、鄭州大學、華南農業大學、桂林電子科技大學、湖南商學院、東莞理工學院以及多地黨校指定為教材或者教學參考書目。

          http://mmbiz.qpic.cn/mmbiz_png/JaJcZFiaYL29qRV7UrcOetKq2n1SCQgSib7WvjgQMjVwoI0lXl0ibtGcNb15VZEmEOoiaM09fzTOKmlAkCicVkn5YYQ/0?wx_fmt=png  公共服務禮儀 公共管理能力與技巧

          12 學院教師出版的部分特色教材

          模式創新

          第一,內容創新。圍繞5A創新能力建設,充實了行政管理專業建設的培養內涵。面向國家重大需求、國際學術前沿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凝練了行政管理專業五大核心能力的要素和內容。拓展了行政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實踐教學體系和能力培養路徑,明確了行政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目標,進而成為行政管理專業綜合改革和2018版人才培養方案新編的“指揮棒”。

          第二,路徑創新。圍繞5A創新能力建設,拓寬了行政管理專業的培養路徑。在品德育人方面,踐行了情景教學方式,創辦了廣東省高校骨干輔導員工作室,舉辦了多場勵志報告會和學術報告會,充分調動了校內外的教育教學資源。在課程育人方面,重新遴選了核心課程和特色課程,更新了人才培養方案,并配套了特色教材和閱讀書目。在科研育人方面,從制度、平臺、資金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服務與支持,尤其強調師生合作,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科研項目,在實踐中提升科研能力和水平。在網絡育人方面,充分重視新興技術的嵌入與杠桿作用,充分利用新興技術對知識生產、傳播與消費的影響及其對教育教學資源的配置作用。在實踐育人方面,建設兩個廣東省實踐教學示范基地,實施青年教師掛職制度,積極打造校內外教育協同育人平臺,鼓勵師生交流到校外進行掛職鍛煉,并聘用校外專家和一線專業人士擔當校外導師。

          第三,方法創新。圍繞5A創新能力建設,開展了行政管理專業的教學改革。在教學實踐中,行政管理專業積極開展了情景教學、現場教學、案例教學、Seminar教學、實驗教學等教學方法改革。通過現場觀摩和實踐操作的形式,開展《社區管理》相關課程的教學改革;通過公共服務禮儀示范考核活動,實施《公共服務禮儀》教學改革;通過案例教學和Seminar教學形式,實施《公共管理學》、《公共政策學》的教學改革;通過公務員模擬考試和人才招聘面試等形式,實施《國家公務員制度》和《公共人力資源管理》的課程教學改革;通過智慧政務實驗室的實驗教學,推進《電子政務》、《大數據治理》等課程教學改革。

          上一條:國家級、省級教學成果獎獲獎成果系列報道之七 下一條:國家級、省級教學成果獎獲獎成果系列報道之四

          郵編:510006        郵箱:webmaster@gzhu.edu.cn

          通訊地址:廣州市大學城外環西路230號


          移動網站

          • 官方微博

          • 官方微信

          廣州大學版權所有     COPYRIGHT?1999-2021      粵ICP備 05008855號

          主站蜘蛛池模板: 延安市| 泸西县| 蓝田县| 东城区| 安塞县| 宣城市| 广宗县| 静宁县| 牡丹江市| 开远市| 芒康县| 朝阳市| 土默特左旗| 秦安县| 巴林左旗| 商水县| 常德市| 郸城县| 南安市| 安仁县| 江陵县| 金山区| 张家口市| 微博| 临夏县| 鄄城县| 屯门区| 普安县| 吉林省| 蓬溪县| 临漳县| 邵阳市| 桃园县| 涡阳县| 额敏县| 大宁县| 宿迁市| 六安市| 池州市| 蒙阴县| 鹤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