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 欄

          首 頁

          專 欄

          教育學院竇凱課題組在權威刊物《Journal of Behavioral Addictions》上發表最新成果

          來源:     作者:    編輯:chen    發布時間:2022-12-01 08:58    點擊數: Views

          近日廣州大學教育學院青少年心理與行為研究中心竇凱課題組在青少年網絡游戲成癮領域取得新進展,成果以“Longitudinal association between parental involvement and internet gaming disorder among Chinese adolescents: Testing a moderated mediation model”為題發表于精神病學領域的權威期刊《Journal of Behavioral Addictions》。這也是該團隊關于青少年問題性電子設備使用的系列成果之一。

           

          1. 研究背景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指出:加強對常見精神障礙和心理行為問題的干預,加大對重點人群心理問題早期發現和及時干預力度2019年,網絡游戲障礙Internet Gaming Disorder, IGD)被世界衛生組織(WHO)正式列為一種精神障礙,是指與其他玩家一起持續且反復地使用互聯網進行游戲而導致臨床意義上的嚴重損傷或困擾,嚴重威脅青少年健康發展及其家庭幸福,已成為國家和社會迫切關注的現實問題。 

          2. 研究內容

          該文章采用縱向追蹤設計,基于生態系統理論視角揭示了父母教養投入影響青少年網絡游戲障礙發展機制。結果證實,父母教養投入通過促進未來結果取向(促進路徑)和抑制短期結果追求(抑制路徑)間接影響青少年的網絡游戲障礙的發生,其中低同伴侵害經歷僅增強“促進路徑”降低青少年網絡游戲障礙,支持風險緩沖假設;而高同伴侵害經歷僅破壞“抑制路徑”加劇網絡游戲障礙,支持風險累積假設。該結果為開展和制定青少年網絡游戲障礙的差異化干預策略提供了理論參考,并向家庭和社會呼吁:青少年的網絡健康行為離不開父母的教養投入和反同伴欺凌的雙重保護。 

          3. 研究相關

          該論文第一作者為教育學院青少年心理與行為研究中心竇凱副教授,課題組研究生馮雪珂王林欣(已畢業,赴北師大讀)參與此項工作,香港教育大學黎建斌博士為通訊作者。該研究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2071067)、廣州市哲學社會科學“十三五”規劃(2020GZYB92)和廣州市教育科學規劃重點項目(202113700)等項目資助。

           

          青少年心理與行為研究中心簡介 

          廣州大學教育學院青少年心理與行為研究中心(Research Center of Adolescent Psychology and Behavior, RCAPB),原為廣州人心理與行為研究中心(2011年),是廣州大學廣州市發展與教育心理學研究基地(2008年)。中心依托廣州大學教育學院心理學科和大數據/認知科學與智慧教育交叉創新平臺(學生發展與心理健康研究方向),凝聚青少年心理發展與教育領域專業力量,共同致力于探索青少年心理發展規律,揭示青少年心理與行為的影響因素,并傳播與青少年心理相關的科普知識!

           

          【文章來源】

          1. Dou, K., Feng, X. K., Wang, L. X., & Li, J. B. (2022). Longitudinal association between parental involvement and internet gaming disorder among Chinese adolescents: Testing a moderated mediation model. Journal of Behavioral Addictions11(3), 820–830.

          文章鏈接:https://doi.org/10.1556/2006.2022.00056. 

          2. Wang, L. X., Dou, K., Li, J. B., Zhang, M. C., & Guan, J. Y. (2021).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interparental conflict and problematic internet use among Chinese adolescents: Testing a moderated mediation model.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122, 106832.

          文章鏈接:https://doi.org/10.1016/j.chb.2021.106832



          上一條:袁楊課題組在蛋白/微量元素復合體系構建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下一條:王家海教授團隊聯合香港科技大學邵敏華教授團隊再次在國際能源知名期刊《Nano Energy》發表最新鋰電池研究成果

          郵編:510006        郵箱:webmaster@gzhu.edu.cn

          通訊地址:廣州市大學城外環西路230號


          移動網站

          • 官方微博

          • 官方微信

          廣州大學版權所有     COPYRIGHT?1999-2021      粵ICP備 05008855號

          主站蜘蛛池模板: 会同县| 泽普县| 沽源县| 七台河市| 静乐县| 长武县| 伊川县| 乐山市| 金塔县| 河曲县| 磐石市| 宣城市| 吴川市| 惠来县| 宁远县| 兴安县| 邻水| 孟州市| 竹山县| 定南县| 辽源市| 赤城县| 措美县| 平顶山市| 海林市| 甘洛县| 丰城市| 安西县| 成武县| 永胜县| 六安市| 绵竹市| 唐海县| 来安县| 大关县| 旬阳县| 调兵山市| 永安市| 招远市| 原阳县| 中方县|